美国资本的明谋用可乐奴役13亿人口的国家中国躲过一劫!

时间: 2025-02-25 15:28:51 |   作者: 华体网是正规网站吗

  

美国资本的明谋用可乐奴役13亿人口的国家中国躲过一劫!

  自从特朗普重返白宫之后,就一直鼓吹要“扩张美国的领土”,更是将矛头直接对准了加拿大、巴拿马等国,能想到的手段除了飞机大炮就是经济制裁,这些愿望虽然没能实现,但有一个国家,早早就沦为了美国的附庸,而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源,竟然是一瓶瓶毫不起眼的可乐。

  提到墨西哥,很多人最先联想到的不是毒品、黑帮,就是偷渡客,只有熟悉那里的人才知道,如果让墨西哥人自己选,对他们生活影响最深的一定会是可乐。

  作为全世界销量最疯狂的饮料,几乎每一秒钟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同时畅饮这一饮品,然而全球可乐人均消耗量最高的国家,恰恰是只有1.3亿人口的墨西哥。

  根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这里的人每年平均要喝掉186.25公升的可乐,算下来平均每天都要饮用超过0.5公升,最夸张的是在恰帕斯州,此地民众平均每人每年会喝掉821.25公升的可乐,平均每天摄入量超过2.25公升,可以说直接用汽水取代了饮用水。

  正是因为可乐在当地很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导致可乐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甚至在很多集体活动中,可乐身影出现的频率也是越来越高。

  比如大到婚丧嫁娶,小到朋友聚会,甚至在一些祭祀活动中,可乐都是不可或缺的必备品,如果在某个活动中没再次出现,还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诟病。

  这还不算完,由于可乐的地位过于超然,竟然被当成了一种硬通货,比如在给孩子准备嫁妆彩礼,如果手头只有少数的资金,那么用等价的可乐就可以替代。

  不仅如此,如果两人之间有债务问题,一样能用可乐偿还等价的债务,甚至面临罚款的时候,用可乐进行支付缴纳也是屡见不鲜。

  明明只是一种饮料,却被墨西哥人玩出了花,但也让墨西哥人太过依赖于这种饮料,因此才会有人说,墨西哥不能没有毒品,但一定不能没有可乐。

  然而,一个国家的人民对一种外来饮料如此的依赖,并不不能算是一个好现象,那么,可乐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对墨西哥进行“渗透”的?

  事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墨西哥当局为发展经济且解决当地人就业问题,积极向外开拓引入大量跨国公司,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可口可乐。

  虽然美国和墨西哥是近邻,但从来没想过对方对可乐的需求会如此之大,而为了留住这个“庞然大物”,墨西哥也是给出了很多利好条件。

  时至今日,经过百年时间的发展,可口可乐的销售网络早已在当地盘根错节,树立了无可撼动的市场影响力。

  其中恰帕斯州的饮料市场几乎被可乐垄断,根本原因就是鸡贼的可口可乐公司早就盯上了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而且合约一签就是几十年,再加上有美国在背后撑腰,让你连反悔的机会都没有。

  拿到合约之后,可口可乐公司就在当地一座火山的斜坡上开始建厂,从短期来看确实为当地的经济和就业环境带来了不小的改善,但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弊端也渐渐显露。

  首当其冲的就是污染问题,虽然可口可乐公司是个饮料公司,但毕竟是工厂,产出的大量废水还是对当地的水资源造成无法挽回的污染。

  其次就是价格因素,时至今日,可乐仍然靠着低廉的售价在全球饮料市场大杀四方,究其原因是其无可比拟的产业链,早已将每一瓶可乐的成本压缩到了极致。

  这就出现了一种现象,当地居民购买一瓶可乐的价钱甚至要低于一瓶饮用水,再加上购买可乐要比购买饮用水还要方便,这才让可乐能够在当地大行其道。

  或许说出来有人不相信,别看可口可乐公司的工厂能够在山上打出一口深约130米的水井用来生产饮料,但当地居民所用最深的一口井只有25米。

  本就取水困难,再加上打的水井如此之浅,非常容易就遭受污染,民众为了自身利益,连续多年希望当地政府能够打上一口深井,但是请愿全都落空。

  想要让自己的产品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得到认可,除了产品质量过关,味道足够吸引人之外,宣传同样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这一点上,可口可乐公司可是非常舍得砸钱,做的广告往往也能深入人心,当年和百事的互踩就是最浅显的例子。

  到了墨西哥,为了可以快速融入到当地市场,可口可乐公司找了大量身着民族服饰的原住民进行广告拍摄,广告标语同样也用当地土著语进行撰写。

  为了减弱这是一种正常的商业手段,公司声称拍摄这种广告是为了回馈当地和尊重传统风俗,拿捏人心这一块玩的溜溜的。

  原本当地的原住民就有喝“糖水”的传统,在可乐出现之前,当地有一种以甘蔗为原料的蒸馏酒,是进行仪式时必不可少的物品。

  据说在上世纪60年代,因为福音教会的传教,要求当地居民停止饮酒,为了寻找口味相差不大的替代品,最终原住民领袖竟然选择了可乐。

  从饮料变成“圣水”,甚至就连打嗝都被宣扬成“吐出恶灵、净化身心”,因此在之后的宗教仪式上,可乐就经常被作为祭品摆上案台。

  民众缺水,宗教推崇,久而久之,可乐自然会在当地大行其道,但随之而来的就是肥胖和糖尿病在墨西哥呈现爆发的态势。

  当然,不能说这些就是可乐带来的,毕竟墨西哥人原本就喜欢高热量、高糖分的食品,出现肥胖和糖尿病的几率原本就大。

  但是面对质疑,可口可乐的工厂竟然声称墨西哥人可能患有“糖尿病基因”,甚至坚称自己在墨西哥的产品有45%都是“低糖”或者“无糖”。

  然而只要有一定的常识就能明白,作为一种碳酸饮料,可乐不仅仅只有糖分的问题,只不过这样一些问题都被可乐工厂轻轻一语带过。

  面对这种说辞,有不少媒体都认为这就是可口可乐公司故意在推卸责任,后来就连墨西哥政府也认识到了肥胖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发起全国“减肥革命”,号召全民减肥。

  然而这种亡羊补牢式的补救措施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如果一开始在根源上就将问题解决掉,或许就不会像如今这般处处受制于人。

  而可口可乐曾经也想用这样的方法对付中国,只不过我们应对的手段要高明的多。

  可乐进入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初到中国就将目标定在了大都市上海,然而这种“洋气水”虽然引起了一些关注,但是一年也才拿出了400瓶的销量,简直能够说是惨不忍睹。

  之后经过几年的摸索,又给饮料征集了“可口可乐”的中文名字,再通过著名影星阮玲玉为代言人,进一步打响了品牌知名度。

  先是逐渐进入当时上流社会的派对和宴会,渐渐也开始走向了平民化,后来由于历史原因暂时离开中国市场,直到1978年才重返。

  为了尽快在市场立足,可口可乐也是想出了各种促销活动来提高知名度,当时就有的人觉得如果任由可乐这么发展下去,势必会对本土饮料造成冲击。

  果不其然,凭借更为成熟的产业链,无论是在营销还是在成本控制方面,可乐都有着先天的优势,很快就将一种本土品牌打的找不着北。

  稳住阵脚之后可口可乐公司马上就大量开办工厂,如果真的让它们掌握了水资源,那么保不齐中国就会成为下一个墨西哥。

  好在最终他们的计划落空,没了办法依然只能选择选择低价倾销的策略,但随着各种品牌如雨后春笋一般崛起,再加上生活条件一天比一天好,大家的选择也就更丰富起来,哪怕是可乐,也被逼的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想要再现当初一家独大的姿态,估计已经不太可能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返回列表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