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8000亿的武装欧洲计划”

时间: 2025-04-19 14:39:36 |   作者: 新闻中心

  

拆解“8000亿的武装欧洲计划”

  前天提了一下欧洲的“重新武装欧洲”(Rearming Europe)计划,我当时说了一段话,大意是:“我们看见媒体上说又援助了乌克兰多少个亿,请记住执行起来没那么快,而且往往也会被打折扣。所以,这8000亿的大单子,不知道乌克兰能不能等得到?”今天接着这一个话题回复一下读者的提问,读者的问题是:

  当地时间2025年3月6日欧盟领导人在布鲁塞尔召开会议达成共识,支持一项旨在加强防务支出的计划。欧盟将在未来四年内逐渐投入8000亿欧元来提升欧洲的自主防务程度,其中直接用于成员国采购军事装备的贷款为1500亿欧元,其余的6500亿欧元通过豁免《稳定与增长公约》的赤字限制用于预算调整,意即欧盟27个国家共同分享这1500亿的贷款额度,剩下的6500亿欧元允许成员国不触发“过度赤字程度”的情况下将通过平均增长1.5%的GDP用于国防,预计四年内可释放6500亿欧元的财政空间,也就是说,并不是大家现在就凑出来8000亿立即着手武装欧洲,这就是说,8000亿是理论上的数字,具体能达到多少还取决于各成员国的决定。

  这个计划最重要的包含财政规则调整、成员国贷款支持、重新分配欧盟预算、放宽投资银行对国防企业的贷款限制、动员私人资本参与国防工业和支持乌克兰,能够准确的看出对乌克兰的支持已经被纳入这个计划,只不过因为该计划实施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再就是援助乌克兰并不是第一优先,而是最后一条,但乌克兰现在特别急需军事上的援助,所以我说这个计划虽然是利好消息,但对乌克兰来说是有点儿远水不解近渴的意思。

  写到这里的时候收到读者发来的信息,阐述了对本次“8000亿”会议的看法,和我的意思基本一致:

  分析称,预计这次会议没有办法解决乌克兰最紧迫的需求,其重点是财政问题,以及如何尽快让欧盟保障自身安全并帮助乌克兰,同时打破数十年来欧洲在安全问题上对美国保护伞的依赖。

  因为马歇尔计划和北约的成立,让欧洲得以腾出手来全力发展经济,很快就恢复到了战前水平,苏联解体后美国将战略重点转移到亚洲,但对俄罗斯民族的恐惧早已深植欧洲人的民族记忆,正是在这种不安之中欧洲开始考虑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1992年2月7日欧共体12国外长和财政部长在西班牙的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为欧共体建立政治联盟和经济与货币联盟确立了目标与步骤,这个条约是欧洲联盟成立的基础,1999年欧盟科隆峰会通过了《欧洲安全与防务政策》,决定建立欧盟自主的军事能力,以应对地区危机和冲突,这是欧盟首次非常明确的表达了不能过度依赖美国,必须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的意图。

  到了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法德等国与美国战略意见分歧,当时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坚决反对介入伊拉克战争,也是在同年,欧盟决定组建自己的快速反应部队,2008年,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提出加强欧洲军事一体化的建议,包括在布鲁塞尔建立永久性军事总部。2011年,法国、德国和波兰三国外长发表联合声明,支持欧盟常设军事总部的计划。

  重大转折点发生在2016年川普当选,川普宣称“北约过时了”,并指责长期以来欧洲在国防上投入不足,一直在花美国的钱保护自身国内的经济发展,法国和德国对此都有强烈的反应,到了2017年,欧盟启动“永久结构性合作”(PESCO),旨在通过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提升欧盟的防务能力。在此框架下,当时的23个欧盟国家在PESCO框架下启动了多达47个联合防务项目,涵盖军事医疗、网络安全、战略运输等关键领域。

  德国在2020年宣布将军费提升至GDP的2%;法国通过《2019-2025年军事规划法》,计划增加2950亿欧元国防预算。这些举措逐渐形成了欧洲防务自主的轮廓。

  接下来就是2025年,二入白宫的川普在对俄、对欧外交上出现重大转变,让欧洲史无前例地感到发展“独立防务”的迫切性。而冯德莱恩宣布的8000亿欧元“重新武装欧洲”计划,将这场持续数十年的“防务自主”运动推向最高点。

  通过梳理以上脉络我们大家可以发现其实欧洲在1999年就慢慢的开始做“独立防务”这方面的准备了,但是足足过去了26年,依然没能形成完成“防务自主”。

  为什么这么多年欧洲连自己的防务问题都解决不了?因为他们好日子过惯了——这不是贬义词,咱们接下来说说这个事情。

  在2015年之前,欧洲在美国的保护下日子过得很好,而美国这期间打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并深度介入中东战争,欧洲这期间跟着美国横扫伊拉克、暴揍利比亚(打利比亚以法国为首)、掀翻南斯拉夫、痛打,这些战争让欧洲产生了一定的幻觉,感觉自己武德充沛,似乎完全忘了第三帝国元首在位时,整个欧洲匍匐在纳粹的脚下哭泣,而比以上几场战争更重磅的是美国完美解决了古巴导弹危机,赢得了对苏联的冷战,有了这样的大哥,国内经济又快速的提升,又恰逢苏联解体,冷战终结,自由市场经济和民主政体两项制度高歌猛进,从欧洲到美国,都洋溢在乐观的政治氛围中。

  在这个时间段内,我们大家可以看到欧洲工人三天两头闹脾气,要求加薪,动不动就罢工,而企业也要求降低税负,我们还能看到北欧领导人为了买下动物园里的骆驼和大象而在议会会议上绷不住笑出声来,台下也是一片笑声。

  上二图,丹麦2019年出台了法案禁止动物表演,政府出面买下马戏团的动物让它们不用再工作,其中一只大象拥有一个叫“阿里”的骆驼朋友,动物园负责人说如果不把“阿里”也买走和大象放在一起,恐怕大象会不高兴,因为要花1100万丹麦克朗买下四头大象,需要向议会解释预算,当她说到“大象有个骆驼朋友叫阿里,它们形影不离”的时候,可能想起了什么,忍不住笑起来,台下议员也憋不住一起笑了。

  欧洲有撒切尔、默克尔这样的铁娘子,也有桑娜·马琳、安德松、弗雷泽里克森这样的温和派女元首,其中马琳的内阁有一半儿都是女性,上面提到的为骆驼而笑场的梅特·弗雷泽里克森,2024年6月被一名男子殴打造成颈椎扭伤,而袭击者被判处12天监禁就释放了,这在某些地方简直是匪夷所思,殴打国家领导人仅仅关了12天,也足以说明这些地方的政治氛围非常宽厚仁慈。

  我是女权主义者,对女性尊重又怜惜,绝无任何不敬,但行文至此必须说明一个我的观点:欧洲之所有很多女性领导人,那是因为欧洲处在一个高度发达的阶段,已经摆脱了战争摧残,人们更需要经济建设、福利建设、人文关怀、环保主义、女权主义、动物保护主义,国家和社会的职能已经从求和平、谋独立、要发展、提高生存质量这类基本需求演变成了财富再分配和延伸同情心的高阶层面上,可以说是从“硬政治”已经上升到了“软政治”的层面上,一个社会只有解决了基本安全、经济与国防等问题,大家才会有闲心来谈论“软政治”,欧洲的国防,正是美国解决的,美国保护了欧洲的安全,欧洲这才有精力全身心投入经济建设。

  女性比男性更善于经营和守成,这可能是这些富裕又和平的国家经常选女性领导人的原因吧?

  这两天的衢州虐猫事件引发全网愤怒,也是中国人相比几十年前生活水平提高了的一个迹象,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这是在人人吃不饱的年代,又有谁会在意一只猫的生死?甚至可能会惋惜:为什么没能让我碰到这样一只猫?这样我就有口粮了。

  确实,欧洲的福利很好,人民生活很幸福,但所有这一切,其实都是建立在背靠大树好乘凉这个基础上才能达成的,而这棵大树正是美国,欧洲战后这些年无疑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双峰之一,甚至是最高峰:北欧有最发达的环保主义,法国有最浪漫的、最温情的人文情怀,德国有最富有同情心的难民援助计划,英国则在几乎所有的领域都是人权与自由的宗师,战后欧洲这些年,经济发达了,文明程度更高了,但是武备废弛了,反观美国,我倒觉得有点儿焦头烂额的感觉:两党斗得你死我活,花了好多钱、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调查“通俄门”,想要证明川普是俄罗斯的间谍,而美国内部,精英团体之间的纷争,种族主义矛盾,非法移民问题等等,按下葫芦浮起瓢,但即使如此,美国无论经济、军事还是科技依然都还力压群雄,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挑战美国的老大地位,我常有一种想法:美国固然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但某种程度上,战后对欧洲的巨大帮助,是不是可以算是对自己母体的一种“反哺”?毕竟美国的缘起之地在欧洲嘛!

  有时我也会想:如果不是有美国为欧洲的防务兜底,欧洲这些国家,会不会有闲钱搞难民援助计划?援助难民该不该?道义上肯定应该嘛!但实际操作上,恐怕没那么容易。

  英国为什么要脱欧?就是因为欧盟四大政策里的最后一个,欧盟四大基本政策是货物、服务、资本和人员能够自由流动,正是因为人员可以自由流动这个政策,英国没法控制移民的规模,卡梅伦政府曾承诺会将移民规模控制在每年10万,然而实际移民规模却达到了30万左右。英国的人口只有6000多万,3年的移民人数将近100万人,如果不加以控制,英国的人口结构将会很快被改变,这是保守的英国人不能接受的。川普也是保守主义,也是一上来就加高美墨边境墙。

  所以,欧洲是在美国这把巨大的保护伞之下,好日子过得太久了,不但不感激美国的恩情,还将美国的庇护视为是理所应当,现在美国上来这么一位只要里子不要面子的领导人,欧洲的历史又到了紧要关头。

  2016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英国脱欧,二是川普第一次当选美国总统,英国脱欧并未能让法德等国意识到他们的难民政策也许需要重新审视,而川普首次当选就已经对欧洲防务投入太低提出了警告,但是我们能够正常的看到:四年后川普卷土重来,欧洲依然因为防务不足而被川普批评。

  欧洲在这个问题上,一直都没有什么长进,忘了当年被苏联吓得大气不敢出的日子。

  眼下欧洲的8000亿计划已经推出,英国也重返了“欧洲防务倡议”,但英国一直坚持北约优先,这跟欧盟的意见完全相反;南欧国家因为处于俄罗斯的势力范围或者跟俄罗斯接壤,希望将重头资金用于地区安全,而离俄罗斯较远的北欧则主张重点发展前沿军事科技;欧盟内部希望发行“防务债券”,拥有最高信用等级、掌握最大审批权的德国明确反对,认为自己不能为这么多国家的信用背锅;而波兰和匈牙利,深深担忧“欧洲军”的指挥权,因为这两个国家最不希望自己的军队和俄军直接对垒,波兰是因为害怕被俄罗斯报复,匈牙利是因为自己要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等等这些,都让欧洲内部意见难以统一。

  以上这些分歧显示出欧洲最根本的矛盾:到底要组建一个“联邦式防务共同体”,还是维持一个“主权国家武装力量联盟”的松散合作?

  前者需要欧盟每个国家都把部份的军队指挥权让渡给共同体,那么,指挥哪个国家的军队担任怎样的任务,就是个容易引起猜忌的事情:谁都想让自己国家的军队保存实力,处理难度小的任务;如果采用后一种松散合作,防务共同体则不能直接指挥盟国的军队,那任务执行力度又会大打折扣,如果盟国对任务有异议或者不满,也会导致任务搁浅或者失败。

  当地时间3月6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再次行使否决权,一票否决欧盟提出的200亿欧元乌克兰军事援助计划。这否决导致原本计划用于购买防空导弹和火箭炮的资金不能及时到达乌克兰,这对武器库存严重不足的乌克兰是重大打击。

  这件事也显示了欧洲各个国家的不同利益算计,除了匈牙利,本次斯洛伐克也投了反对票,这两个国家刚投了反对票,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就做了表态:意大利全国常备军不到17万,去年援助乌克兰的突击炮还没到前线就被俄军击毁,现在派兵是无意义的消耗;德国莱茵金属CEO则委婉提出希望能增加原材料的供应和扩大生产规模:欧洲现在造炮弹的速度连俄罗斯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不只是本次投了否决票,匈牙利一直都是援助乌克兰的“麻烦制造者”。2022年匈牙利一票否决欧盟提出的援乌500亿欧元方案,并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欧盟一怒之下冻结了匈牙利102亿的资金,此后双方博弈,欧盟委员会解冻匈牙利的资金,匈牙利采用“缺席会议”的方式默许欧盟通过了相关决议。

  到了本次会议上,欧尔班继续投反对票,引起欧盟的极大不满,现在有欧洲议会议员要求,撤销匈牙利在欧盟的投票权,将向欧洲领导人提交相关计划,欧盟理论上可以启动《里斯本条约》第7条,来剥夺匈牙利的投票权,但这也需要其他所有成员国的一致同意。

  首先,匈、乌两国历史上有解不开的梁子,匈牙利一战后失去了约三分之二的领土和大量的人口, 目前在乌克兰还住有13万匈牙利人,2017年乌克兰通过新版“教育法”,限制少数民族以其母语接受教育的权利,这让欧尔班非常不满意,他尝试和乌克兰沟通:如果生活在乌克兰的匈牙利族人权利能够再次得到充分尊重,匈牙利就会恢复对乌克兰的全力支持,很显然泽连斯基没有接他的话,所以我们今天能够正常的看到匈牙利向乌克兰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但是不肯援助军用物资。

  语言对一个民族意味着什么是不言而喻的,都德的《最后一课》,讲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人民将要被迫放弃母语法语而接受德语教育的屈辱心理,这篇短短的文章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广为流传。

  除了历史积怨,匈牙利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匈牙利是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获取石油天然气的唯一方式是通过管道从俄罗斯进口,所以欧盟只能豁免匈牙利从俄罗斯获取石油和天然气。

  第三个原因,匈牙利不喜欢美国,一战结束后,美国答应帮匈牙利尽可能争取有利的签约条件,但在1920年6月4日签署的《特里亚农条约》,让匈牙利失去了72%的领土和64%的人口,匈牙利对这次十分严重的背叛记忆犹新。欧尔班公开讽刺美国和乌克兰说:“如果美国人想要和平,那么就会有和平”,这番话不仅蔑视了乌克兰,还暗示美国在操控这场战争。

  俄乌冲突问题上,匈牙利之所以在欧盟中成为一个“麻烦制造”,并不是匈牙利想要跟俄罗斯走得近,而是因为和乌克兰、美国有历史恩怨,以及现实中的能源依赖问题,这些综合因素让匈牙利作出有利于本国核心利益的选择。

  是的,除了多数简中网友有着“正义”的胸怀,其他几个国家的领导人,多数都是眼里只有利益的目光短浅之辈,而且简中网友可以预测哪个国家要完犊子,哪个国家必将胜利,虽然他们从来没赢过,但不妨碍他们被自己的精神胜利法打败。

  关于战场态势,因为美国这两天暂停了对乌克兰的情报共享,俄罗斯3 月 6 日至 7 日夜间,俄对乌克兰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导弹和无人机袭击,试图摧毁乌克兰的防空系统。

  俄罗斯军队最近首次挺进苏梅州北部,这是自 2022 年乌克兰军队将俄罗斯军队赶出了乌克兰大片领土之后的首次较大规模的突进,俄罗斯军队可能打算利用在苏梅州的有限进展,将乌克兰军队彻底赶出库尔斯克州。

  俄罗斯军队最近在苏梅州以及博罗瓦、恰西夫亚尔、托列茨克和波克罗夫斯克附近获得推进。

  关于俄罗斯在别尔格罗德州和哈尔科夫市附近的推进我不想说了,太丧气了,唯一有个有盼头的新闻是:美乌将于下周二在沙特举行峰会。

  虽然不知道这次会议能谈出来什么内容,但总体而言,希望战争能早点儿结束,少死点儿人。

返回列表
To Top